有关贷款利率放开新政近日再次出台。继今年7月我国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透露,近期将以自律机制为基础,组织综合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报出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这将有利于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全面实现市场化。 双轨制影响资金配置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由市场供求决定,其决策权是金融机构,这有利于金融活血化淤。而在我国,金融机构的这项权力被有所限制。 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上缺乏自主权造成很多弊端,比如,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当前我国在信贷市场上的利率管制使得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利率,一个是监管部门管制下的利率,一个是金融市场上的民间利率,这一利率双轨制不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专家指出,央行长期管制利率使商业银行形成了依赖信贷规模增长和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这种惰性令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改进自身管理的动力不足。同时,为应对通胀预期,银行想法设法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以逃避利率管制,存款理财化倾向明显。 “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速度如果不断地延迟下去,给中国带来的问题其实是很严重的。”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认为,因为利率没有市场化,所以说现在很多存款很多时候是负利率状态,负利率状态实际上不利于改善我国现在收入分配的制定价格,实际上是恶化了中国的收入分配。这种负利率状态也使存款的波动性加大,金融体系的波动性也会加大。 利率放开多方获益 其实,早在多年前,我国已迈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经过十几年渐进式发展,已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全部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也放开,还逐步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直到今年7月20日前,仅剩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两 [1] [2] 
|